移动应用

电动力微信公众号

电动自行车充电困局难解,车企如何参与规范用户充电行为

分享到  

电动自行车充电难、充电安全的困局,该如何破解?

我国是电动两轮车大国,社会保有量超3亿。然而,在享受舒适便捷出行体验的同时,我们也无法忽视其中的安全隐患。过去一年来,由于电动自行车引发的火灾事故频发。

数据显示,2021年前10个月,全国发生电动自行车及其电池故障引发的火灾共1.4万余起。而根据消防救援局统计,电气故障、自燃是造成电动自行车火灾的主要原因,分别占比62.1%、23.5%。

具体而言,引起电气故障、自燃的因素,主要包括产品质量不合格、电池过充、飞线充电、电池入室充电、电池改装等。总结来看,一是车主充电行为不规范,二是产品本身的问题。

“入户充电”为何屡禁不止

居民住宅、自建房是电动自行车火灾高发场所,目前解决充电安全隐患的最佳方案是在户外建设充电设施集中充电。去年实施的《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明确提出,鼓励在高层住宅小区内设置电动自行车集中存放和充电的场所。

随着消防安全宣传加大,以及公共充电桩的铺设,电动自行车入户充电的现象在近几年已经有所减少,但仍未杜绝。据报道,方便充电、防止偷盗是车主选择入户充电的重要原因,“充电难”“充电贵”的问题浮出水面。

不合理的收费,成为“劝退”车主、致使充电桩使用率低的主要原因。

据了解,公共充电桩的收费价格与小区的电价收费有关,由于地区差异,区域运营商制定的价格和收费模式有所差异,有的小区按照两元8小时收费,有的小区可能是按照按功率和实际用电时间来计费(用多少付多少)。车主出于充电成本的顾虑,很可能选择回家充电。

其次,充电桩数量少、距离远,同样让车主头疼。老旧小区、面积较狭小的小区,场地资源、电力条件有限,在建设初期并未将电动自行车充电场所纳入规划,因此空余面积不足,导致车棚面积小,甚至没有区域可以建设充电桩车棚。

人们选择两轮电动车出行,最主要是用于出勤,方便快捷。然而,充电桩数量无法满足使用需求,“车多桩少”,车主可能选择去其他地方找桩,也可能会图方便上楼充电,违规充电滋生安全隐患。

此外,一些车主表示担心车辆被盗,不愿意将车停在车棚,因为一旦丢失就很难找回。毕竟时至今日,倒卖电动车、电池的黑色产业依旧存在,偷盗现象时有发生。

研究机构EVTank、伊维经济研究院联合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共同发布的《中国电动两轮车行业发展白皮书(2021年)》显示,2020年我国电动两轮车累计社会保有量达3.4亿辆。

随着电动车数量的增加,集中充电将成为刚需,亟需加快小区集中充电设施发展。解决充电难题,才能减少安全隐患,对于电动自行车的充电管理需尽快补位。

充电管理规范化加强,行业企业可以做什么?

2021年7月,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会议提出,各地要结合当地实际,推动落实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监管。

破解充电难题,需要三方凝聚合力:

相关部门的监督管理补位,规范电动自行车的停放、充电行为;企业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实行自我监督,提供安全合格的产品;用户增强安全意识,按照规定停放、充电。

天眼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超过73万家两轮电动车相关企业。而市面上的整车、充电器、充电桩等产品更是五花八门、良莠不齐。产品质量安全才能保证使用安全。

作为生产者,车企可以通过技术手段、严格把控产品品质,“从源头上提高本质安全水平”。

哈啰出行副总裁周锦秀认为,从根本上解决充电安全问题,还要靠提高电池和车辆质量,提高充电器质量,并实现对电池及电池充电过程的数字化全程监控。

包括上文提到的防盗问题,都可以从技术层面得到实质解决,比如将电池锁、智能传感器、电子芯片等应用与电动车或者电池,做好电动车电池防盗。

此外,电动自行车非法改装行为,因改变了电池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成为引发事故的一大诱因。近期,央视《每周质量报告》全方位报道了电动自行车改装乱象:NQI国家智能电网质检中心对执法检查抽取的119批次电动自行车进行了检测,其中有89批次产品不合格。

报道指出,部分厂家、商家对车辆结构进行改装,违规加大蓄电池仓容积和增加蓄电池仓,为后期电池扩容、锂电池换铅酸电池、增加蓄电池组提供条件。以此满足车主提升车辆续航能力的需求,从而获取更高利润。

如今,全国各地都在开展打击生产、销售非法改装电动自行车专项行动。依据管理规定,有非法拆改行为的单位或个人,都将受罚。作为市场经营主体,企业必须守法经营,生成、销售电动车要遵守标准和基本行业要求;同时,销售者也要注意提醒消费者提高安全意识。

编辑:奋斗者

网友评论

正在改版,即将上线。
正在改版,即将上线。
正在改版,即将上线。
正在改版,即将上线。
正在改版,即将上线。
正在改版,即将上线。
正在改版,即将上线。
正在改版,即将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