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应用

电动力微信公众号

从社会现状反推:到底是哪3个变量助推电动车实现合规主流化?

分享到  
在网上看到一篇名为《那些骑电动车的日子》的推文,文中记录一个普通家庭从建立之初到致富的片段记忆。文章的叙事由头和文末余韵,围绕的都是那三年电动车两个轮子驶过的车辙留下穷家富路的普通生活。
印象最深的还是结尾那段,“在新的城市生活了三年,出行再不用骑电动车,速度快了许多,冬天在有空调的车里也温暖了许多,但我俩却常常会怀念那些骑电动车的日子。那日子里充满了快乐,充满了母女相依相知的幸福味道。”

01.用户需求:
在便捷性、经济性优势基础上,用智能化打动消费者

如今骑电动车出行的家庭,家里十有八九都还有辆汽车,可为什么人们的生活开始富起来了,身边骑电动车的人却越来越多了?
便捷性和经济性,是消费者买电动车的两大重要因素。

身边常有宝妈吐槽: 每次开车去买菜,都得花大把时间找停车位,最后还要步行1公里到菜场,非常浪费时间精力。后来她才发现,小区里越来越多的宝妈都骑电动车去买菜接娃,不用找停车位,随停随行,非常便捷省事!
另外,新国标免驾照、方便上牌的优势,也受众多宝妈、白领追捧。

对于家里有车的消费者来说,他们考虑的是便捷;但对于目前还没有能力买车的青年白领来说,电动车最打动他们的就是绝无仅有的经济优势。
还真有人算过这笔账:如果通勤距离为10公里,每天开车上下班的话,一个月油费800打底,这还是按油价没迈入9元时代计算的;如果换做电动车代步,骑着外观帅气、集各种智能于一身的台铃LION狮子通勤,一次充电可以行驶180Km,一星期只需要充一次电,电费只要几块钱,四舍五入等于不要钱。对比起来,骑电动车上班成本超低!

另外,除了便捷性和经济性,电动车智能化和高颜值,是其实现从农村进军城市的重要因素。

02.“减负”的道路交通:碳中和+城市交通责任

从交通道路环境来说,电动车成为社会主流,主要有两大因素。
大方面来讲,就是身负碳中和的压力,开始真刀真枪地推动交通工具电动化。绿色出行、低碳出行一直是我们国家倡导的出行方式,减少城市交通领域碳排放有助于实现碳中和,交通工具的电气化是重要方向。

放眼海外,关于节能减碳的共识,无论是2020年提高碳排放税的泰国、对电动车施行扶持政策的美国,还是响应巴黎协定的越南、印尼、菲律宾等国家,都有迹可循。
从小方面来讲,就拿每周最堵的周一来说,在汽车堵了一个十字路口的时候,电动车只有在等红绿灯的时候会停在路口,“心爱的小摩托不堵车”,不只是说说而已。

其实,换个角度考虑,更能理解为什么电动车能成为国民出行交通工具——便宜不是根本,最重要的还是老百姓和社会本质上的认可,如果一辆电动车能满足你的日常通勤需求,在让你节省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的同时,还能做到给社会“减负”,为道路畅通做一份贡献,何乐而不为?

03.后疫情时代的二次生机

地铁限流、公交停运,疫情最严重的时刻,与人保持抵挡的安全距离,是新冠带给我们重要的启示与教训。
央媒“一人一车”的倡议下,中短途通勤代步,15公里以内的距离,越来越多的老百姓更倾向于买辆电动车

有业内人士指出,当下的新冠疫情跟2003年的非典疫情推动两轮电动车市场的崛起,有异曲同工之处。
非典时期,全国各地的公交系统都大幅降低了发车频次,愿意乘坐公共交通的人也少了很多。然而就在那年,市场对电动车的需求一年就冲到了500万辆。此后,头部企业也都是在饱和市场里角逐,直到2020年,全行业一举卖出4760万销量!

在筑就电动车销量神话的同时,电动车这个行业,也是沿着时间这条绳索,逐步走向合规。从2004年,中国《道路交通法》正式把电动自行车定义为非机动车类的合法车型,到2019年出台的《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就是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小行业,如今因为行业技术标准的升级,引发了庞大的换购市场红利和行业的结构性分化。
自此,小小一辆电动车,真成了关于近4亿百姓的民生大事!
编辑:MASK

网友评论

正在改版,即将上线。
正在改版,即将上线。
正在改版,即将上线。
正在改版,即将上线。
正在改版,即将上线。
正在改版,即将上线。
正在改版,即将上线。
正在改版,即将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