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应用

电动力微信公众号

央视白岩松辣评通州锂电火灾:电动车充电安全非小事,必须标本兼治!

分享到  
9月20日,北京通州电动车锂电池入户充电爆炸起火,导致5人不幸遇难的新闻刷爆互联网,老家不少亲友询问笔者:使用锂电池的电动自行车究竟安不安全?仅仅是拿来代步的一件工具为什么会让人把命搭进去?

面对这样的提问,笔者竟一时不知道如何作答。
前不久,央视《新闻周刊》本周视点特别关注:就在身边的电池爆炸。央视名嘴白岩松辣评锂电火灾:电动车充电安全非小事,必须标本兼治。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标本兼治?身为普通用户和卖锂电车给消费者的经销商,日常又该怎么做?


点现象

近年以来,电动车燃爆事故时有发生,引发的火灾数量呈明显上升趋势,早在通州锂电池燃爆事故之前,全国不少省市就曾明确出台禁止电动车进楼入户等相关规定,但挡得住车辆入户,却挡不住电池入户,凭借轻巧易拆卸的特点,身边不少人有把锂电池拆卸后带回家中充电的习惯。

拿笔者在杭州租住的小区为例,今年之前,一幢单元楼至少有4~5家住户平时有把电动车推上楼充电的习惯,今年小区明文规定禁止电动车上楼入户后,情况有所改善,但很快便有住户将锂电池拆卸后单独带上楼充电,仅笔者所在的18楼,就有3家
有时候善意提醒他们,同住于一层,为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着想,锂电池不能带上楼充电,但换来的却是冷眼,有甚者还会对笔者来一句:关你屁事

不知道他们看到通州事故后作何感想,但这些人安全意识的匮乏,对待善意恶言相向的背后,却是一触目惊心的数据:据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国每年约发生2000起与电动自行车有关的火灾,其中80%为充电时引发
你不经意间的一个小举动,可能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电动车充电安全,真不是小事!

点反思

通州事故后,《北京日报》发文评论:血的教训已有太多,但不少人依然心存侥幸,贪图方便,要么推车入家门,要么拉飞线进楼道,要么把电池单独拎回家,种种行为,既不顾个人安危,更漠视公共利益,显然是一种极大的不负责任。
同样对于经销商而言,有些人为了利益,加装拼装劣质锂电池,将二手电芯拆下后摇身一变组装成为快递、外卖小哥的“定制化锂电”,这类电池流到市场后,宛如一颗定时炸弹,发生燃爆就是一瞬间的事。

所以无论是消费者还是经销商,在看过这么多起教训后,警钟理应长鸣,将危及生命安全的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必须成为每个人的共识。

点建议

面对锂电安全这一老生常谈的话题,身为电动车用户,如何才能把安全隐患降到最低?
从监管的角度来看,关于电动自行车安全规范,有两大重要标准,一个是19年施行的新国标,为强制性标准;一个是针对锂电池的《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蓄电池标准》,仅是一个推荐性的国标。所谓推荐性,对于生产端和销售端而言,可以执行,也可以不执行,所以也就为劣质锂电的横行提供了土壤。因此,锂电强制性标准的出台,已是大势所趋,从生产源头和销售环节严格把控,才能最大程度上降低燃爆风险。

从基建和管理监督来看,白岩松在《新闻周刊》栏目中提到,十年以来,我国电动车保有量增长了3倍之多,但是从各小区充电站、停车点等基建设施来看,资源匹配相当匮乏,因此相关管理规划必须重视。当充电桩、换电柜、充电站等配套设施全面落实完善后,电动车上楼入户等问题也会得到相应缓解。

从消费者自发角度来看,无论是出于自身还是整栋楼的安全考虑,遇到有人推电动车或携带锂电池进电梯,都要不顾情面地说“不”,时间一长形成良好风气后,整个社会对电动车上楼的态度就会和如今对酒驾的态度一样零容忍。
无论是哪种方式,还有很多值得探讨和完善的方面,在充电安全这件事上,面对全国近3亿电动车保有量,每个人都该提高重视,以身作则。

总结

安全充电,事关每一个人。想要真正解决这个民众关心的社会问题,只凭堵或禁解决不了根本,在这个需要生产厂、经销商、消费者共同维护的安全闭环中,每一个人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唯有标本兼治,才能从根本上杜绝电动自行车违规充电引发的惨痛悲剧。
同样,治理电动自行车火灾,既要时刻警醒、严防死守,又要变堵为疏,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补齐民生“短板”。没有管不住的“痛”,只有放任造成的“伤”!
编辑:MASK

网友评论

正在改版,即将上线。
正在改版,即将上线。
正在改版,即将上线。
正在改版,即将上线。
正在改版,即将上线。
正在改版,即将上线。
正在改版,即将上线。
正在改版,即将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