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应用

电动力微信公众号

盘点 | 新国标实施两周年,电动车行业正在发生哪些变化

分享到  
2019年4月15日,新国标正式实施,迄今为止已经整整两周年。电动车行业发生了哪些变化?今天,笔者尝试着和各位一起盘个点。
管理政策陆续出台
规范管理即将实现国内全覆盖
要说变化,各位最容易感知的应该是各地陆续颁布的地方管理条例。2019年5月15日,首部电动自行车省级管理法规《浙江省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经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正式颁布,《江苏省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也紧随其后出台。
自此,全国各地多部省、市级电动自行车管理政策相继出台,比如南宁市、中山市、佛山市、成都市、郑州市、太原市及山东省、海南省等电动车重要市场均出台了电动自行车管理办法。就连曾经是“禁摩限电”重灾区的广东,东莞市已经公布《东莞市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深圳也已经在宝安、龙岗等六个区进行备案试点工作,广州也于前段时间已经明确“限摩限电”优化方案进程表。
据悉,广东省级电动自行车管理法规《广东省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也已经于2020年9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或许就在这两年广东省将迎来管理政策的大松绑。
新国标催化换购潮
电动车行业迎来市场爆发第二春
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全国电动车销量再创历史新高,达到4760万台。这组数据的背后,正是新国标实施以来各地超标车过渡期政策结束引发的换购潮。行业人士预测,随着超标车过渡期的陆续结束,电动车行业销量还将有几年的爬坡期,2023年或将达到近7000万台的巅峰。
但是销量一再攀升的同时,却是市场极度的两极分化。据统计,2020年行业前十品牌市场占比已达80%以上。自古一将功成万骨枯,换购这种战役自然是更具有规模作战能力的头部品牌的狂欢,同时也成为了小杂品牌最后的挣扎。
实力品牌成为稀缺资源
渠道竞争日益白热化
新国标可以看作电动车行业进入下半场的标志性事件,随着行业升级大幕的拉开,“弱势”品牌逐步的出局也成为了行业司空见惯的现象,实力品牌成为经销商重新站队的首选。
马太效应带来的连锁反应一面是弱势品牌渠道的流失,另一面却是强势品牌内部竞争的加剧,行业初期的“赛马不相马”正在成为过去式,最具代表的现象就是去年行业的新名词“街代商”的出现。
产品成为品牌核心竞争力
三大赛道正在成为品牌角逐新赛场
Z世代逐渐成为消费主力已是不争的事实,传统电动车品牌面临的挑战一是品牌年轻化,二是个性消费需求的满足,产品成为Z世代认同品牌的不二纽带,近两年头部品牌加大自主车型的研发和投放可以看作是对这部分消费群体的示好,公模车型成为炮灰车已经是明显趋势。
与此同时,品牌差异化也初现端倪,品牌发力点日渐分明。里程、锂电化、智能化正成为头部品牌不断实现品牌标签的方向,这里小编就不再赘述,各位可以自行脑补。
编辑:MASK

网友评论

正在改版,即将上线。
正在改版,即将上线。
正在改版,即将上线。
正在改版,即将上线。
正在改版,即将上线。
正在改版,即将上线。
正在改版,即将上线。
正在改版,即将上线。